短短十年时间,小米已经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的常客,智能手机、IoT生态都已是行业翘楚,“竹林生态”已成体系。然而,小米仍没有找到撬动大家电赛道的万能杠杆。
“没有,我就要小米生态的。”
被问及有没有货比三家时,正在给自己新家装修的小王回答得直截了当。小米空调、米家新风机、云米油烟机、Yeelight灯具、云米燃气灶、邦先生晾衣杆……小王不仅“无脑”选择小米生态的家居设备,而且大多数购买行为也是在小米有品上完成的。
也许手里仍握着iPhone XS的小王只是被小米智能家居“占领心智”的个例。但是从产品、销售到服务,小米生态的闭环已经形成。从市场表现看,小米IoT业务没有受到智能手机销量承压的影响,在2019年已经能为小米集团贡献三成营收。
随着手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小米国内手机市场逐步失守,IoT生态是否才是小米的新航向?
爬出供应链危机泥淖后,小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在销量下滑后重新崛起的手机厂商,“互联网手机”神话正续写新篇。
战略清晰,执行果决,是对小米手机业务近两年表现的直观总结。Redmi接过“极致性价比”接力棒,小米踏上高端化征程,尝试上探价格。
“爆款频出”的市场表现似乎也能证明小米战略的成功。Redmi手机在2019年承担起出货量的重任,根据Cannalys统计,Redmi Note 7更是当年全球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手机。小米则通过小米10系列和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将数字旗舰价格上探到6k,从市场反应情况看,小米10在京东小米官方旗舰店的评价就超过50万台,而定价超过5k的至尊纪念版评价数量也逼近10万。
然而,不管战略目的是否达到、“爆款”有多畅销,小米却无法掌握智能手机市场的主动权。整个市场的风向取决于美国政府和华为的博弈。
在国内市场,华为及荣耀攻城略地,几乎予取予求。小米和OPPO、vivo“同病相怜”,不仅出货量同比下滑明显,而且难以撼动市场格局。小米在国内市场不仅难以跻身前三,在苹果发布新机和降价的季度更会屈居第五。
所幸小米在海外市场基础扎实,托住了小米的整体销量。在欧洲市场,小米成功“接盘”因美国制裁而销量大幅下滑的华为。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欧洲市场的出货量逆势增长64.9%,市占率首次进入前三。
作为小米“手机+AIoT”中的另一台业绩发动机,AIoT虽然规模较小,却成为小米独一无二的招牌,而且增速惊人。
2019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高达621亿元,同比增加41.7%,占总收入的30.2%;2020年上半年尽管有疫情影响,但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达到282亿元,同比增长4.6%。
对比“唯华为马首是瞻”的智能手机市场,AIoT似乎才是小米巨轮更稳健的航向。
小米生态链具有浓烈的小米烙印,甚至可以称为是“小米现象”的复刻。早在2013年初建生态链时,小米就曾提出要力图用小米手机发展的速度发展IoT。
小米和顺为相互配合,帮助有潜力创业者和初创企业,以打造爆款的逻辑迅速切入智能硬件的不同赛道。智能手环、扫地机器人、移动电源……越来越多的细分赛道出现小米生态链企业的身影。
从挑选合作方的角度看,小米眼光毒辣。光峰科技掌握激光半导体显示技术架构,是国内院线激光光源的主要玩家。小米合资成立峰米科技,依靠小米生态链高用户粘性优势,开发包括激光电视在内的C端产品。借助有品,峰米得以进一步拓展国内及海外销售渠道,成立不足4年,年营收已经超过7亿元。
经过数年摸索,小米扶持整个IoT生态的模式也逐渐成熟。除了自研投入、生态链的资本支持,小米生态链外围的有品不只是电商,而且提供众筹平台,让硬件厂商有机会提前试水市场反应。峰米的首款产品“米家激光投影电视150英寸”就曾试水众筹,在24小时内就筹集超过两千万元,提前完成众筹目标。
小米的流量优势,不止是3.4亿月活用户的MIUI和2.71亿台接入的IoT设备,更在于小米系已经牢牢绑定了“为发烧而生”和“价格厚道”的标签,成为年轻用户尝鲜科技产品的大本营。小米生态的持续扩张能够吸引更多硬件设备厂商支持米家连接、进入有品渠道。
作为物联网赛道的一员,领普科技的主要产品是自发电无线开关、无线门铃,也接入了米家和HiLink等连接。其创始人覃珩认为,加入一个平台,主要看系统的吸引力,包括用户数、系统稳定性、互操作性等方面,让厂商能和平台一起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小米生态是希望能够吸引优秀的产品加入平台,百花齐放。
小米生态既能帮助生态链企业打造“爆款”,促其快速崛起;又能搭建渠道,吸引更多新兴IoT企业。小米生态链联合创始人刘徳将小米生态链比喻成竹林。在小米生态的孵化下,每一家企业都像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形成规模效应。米家连接、有品电商则将小米IoT生态拓展到投资生态链之外,不断发掘IoT新锐。
亿欧科创采访到智能家居行业的多位投资人,他们均认为小米是生态领域中独一档的选手,尽管部分头部小米生态链企业开始创建和扶持扶持自营品牌,但瑕不掩瑜,小米生态“共赢”的底色没有变化。
对比小米手机,围绕着米家构建的生态竹林战略清晰,品牌强势,无怪乎成为小米业绩的第二大支柱。
对比“锦上添花”的小家电,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件”不仅是家庭刚需,而且市场规模庞大。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2019年我国家电市场规模近9000亿元,其中还不包含近两年增长迅速的智能穿戴等新兴市场。
小米生态的确为IoT企业提供了一片伊甸园,但是大家电市场却一直像传统家电巨头们的“自留地”。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尽管增长迅速,但620亿元的年营收,仍只能算沧海一粟。
硬件厂商的身份让小米很难“啃动”大家电这块“硬骨头”。2014年,小米曾以入股美的的方式尝试与传统家电合作,确立了“共享、融合、优先”等合作原则。不过这次“联姻”乏善可陈,除了一款空调外,没有再翻起市场水花。次年,小米还曾尝试联手线上基因更足的奥克斯发布“极客空调”,反响寥寥。
最终,小米选择相信自己的生态链。2017年,米家全变频空调的制造商是智米,由长虹代工。之后,小米系的空调以小米、米家、智米和云米的品牌现身市场,代工也分散给长虹、海信、TCL等厂商。
空调市场相对成熟,线上和线下已经盘踞了格力、美的、奥克斯等行业龙头。小米系空调尽管已经取得一定声量,但是很难脱颖而出。
相比“神仙打架”的空调市场,电视是家庭场景的流量入口之一,在智能家居生态地位更为重要。由于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面板厂商产能大幅扩张,LCD面板价格不断走低,不仅击退了日韩面板厂商,而且给下游的电视行业带来洗牌契机。
小米以相似的逻辑杀入电视市场,依靠TCL代工,迅速推出性价比较高、能和智能手机联动的智能电视产品。小米电视用短短七年时间成为国内出货量第一、全球出货量第六的电视厂商。
复刻小米手机横空出世的小米电视,但言胜利还为时尚早。除了传统厂商跟进低价产品外,华为带来的生态竞争更具威胁。
2020年,小米和华为就电视喇叭功率虚假宣传上隔空“开撕”,间接引发众多数码评测博主拆机比较小米系智能电视和华为系智慧屏。对比之下,智慧屏的确在喇叭功率标注上有误导消费者之嫌,然而小米电视在主板、音腔、天线、背板等硬件素质层面,解码、开机速度、画质等软件体验层面,都逊于智慧屏。
传统厂商跟进脚步缓慢、智慧屏品类太少,友商尚不足以颠覆小米系电视目前所处的舒适区。也许小米系电视仍能凭借“价廉”、“屏大”占据销量龙头,但是,能够与之正面竞争的产品已经出现,智慧屏品类虽少,但也能跻身京东平板电视的销量榜单。
更大的危机是,小米在电视市场并没有扎实的“性价比”优势,只有“低价”一个标签,想靠开机广告等方法补充营收,又频频被新华社等官媒点名。当年,无休无止的降价并未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旋律,如今电视市场还会陷入降价的无限循环吗?一加、OPPO等新搅局者依然虎视眈眈,无疑说明电视市场依然“有文章可做”。
从战略上看,子品牌Redmi开始推出“性价比”电视,小米似乎又要在电视赛道上重走一次交棒“性价比”,重塑高端化之路,与华为智慧屏、OPPO智能电视短兵相接只是时间问题。
可见,小米很难在大家电复制智能手机的互联网模式,就算复制成功,守住“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定位也困难重重。小米生态与大家电,似乎从模式上就相性不合——攻不下核心技术,撬不动大厂资源。
小米“亲身下场”做大家电,其IoT生态自然也对传统家电厂商产生斥力。相比之下,不在自己生态内与生态伙伴竞争似乎才是破局之道。
全球化AIoT平台涂鸦智能相关人士认为,作为AIoT开发平台,平台的中立性是最关键的成功因素,并且必须保持着利他和共享精神。比较中立的平台定位,让涂鸦吸引了诸如海尔这样的家电巨头。涂鸦与海尔合作推出海尔智家未曾涉足的家庭智慧安防产品,在供应链层面帮助海尔和物联网类工厂创建联系。在打造全套行业解决方案的共同目标下,涂鸦和海尔分工十分明确。
要使自己的生态“兼容”传统家电厂商,小米恐怕需要重新完善生态规则,实现更大范围的合作共赢,比如在OS上有所让步。据峰米科技产品经理介绍,峰米科技自研的FengOS操作系统就已经全线接入米家IoT,并且接入小爱同学。
短短十年时间,小米已经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的常客,智能手机、IoT生态都已是行业翘楚,“竹林生态”已成体系。然而,小米仍没有找到撬动大家电赛道的万能杠杆。
小米打造的生态方舟,恐怕只有驶出自己的MIUI领海,才能成为无往不利的航母战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