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发布最新的行业新闻,让您及时了解行业的风向
新闻中心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电话:0731-89718790
传真:0731-89719230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News

今年大熊猫首次科学发现150周年 成都Chengdu举行纪念主题展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1-27 分类:
國際日報 - International Daily

市民观展

150年前,在四川宝兴县,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遇见了一只大熊猫。在这一天,有着800多万年生存历史的大熊猫,遇见了人类科学。

2月5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推出“回望1869——纪念大熊猫首次科学发现150周年主题展”,展示了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旧大熊猫邮票和大熊猫纪念币。

在这150周年之际,一部编纂审核历时12年、共82万余字的《四川省志·大熊猫志》(以下简称《大熊猫志》)日前在四川出版,向世人揭示大熊猫150年来鲜为人知的事。

展览:

四大板块,穿越时光

昨日,记者走进了正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成都大熊猫基地”)举办的“回望1869——纪念大熊猫首次科学发现150周年主题展”。展厅走廊的墙上有一个红色的按钮,按钮的下方有一行“和我击掌”的提示。当记者按下按钮后,上方“你是第12710位同伴”中的“12710”跳到了“12711”,一场时光穿越之旅也随之开启。以时间为轴的四个板块:“戴维神甫的冒险”“竹子开花与迁地保护工程”“家喻户晓的中国使者”“伴你回家”逐一展开。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图片包括成都大熊猫基地的“婴儿照”等一批珍贵照片。

志书:

82万余字,历时12年编纂审核

游人络绎不绝的大熊猫基地、春熙路IFS上“爬墙”的熊猫雕塑、去年建成并开放的熊猫绿道……150年来,大熊猫从四川宝兴县走向世界,更融入到四川人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四川地方特色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实际上,四川作为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大熊猫资源及保护管理等诸多方面在全国均占首位。2006年,《大熊猫志》等12部特色志书,纳入了四川省志的第二轮编修规划,而特色志书正是为了延续与传承四川特色文化记忆。很快,《大熊猫志》编纂委员会成立,编纂队伍中既有在岗的地方志和野生动物领域专家,也有退休后返聘而来的老干部、老学者。

今年2月,参编人员克服资料分散、信息浩繁等困难,并历时12年编纂、审核后,《大熊猫志》终于付梓,共82万余字。翻开这本《大熊猫志》,你能了解到大熊猫可能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素的;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国际性的大熊猫拯救行动如何进行的;从繁殖问题到野外放归,“滚滚”的幸福日子是怎么来的;从邮票、纪录片到电影,它又是怎样成为“国际巨星”的等问题。

大熊猫简史

从新物种到外交使者

1869年,一位法国博物学家受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委托,到四川省宝兴县收集自然史标本,他就是阿尔芒·戴维。

1869年的春天,戴维到深山采集植物标本,路过一个农户家讨水喝,居然发现家里有一张黑白相间的兽皮。当年4月1日,有猎人捕捉到一只“花熊”活体,呈现在戴维面前,这是一只成年大熊猫。之后,戴维将一只大熊猫标本完好运送至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过馆长米勒·爱德华兹鉴定,大熊猫被正式认定为新物种。

大熊猫在中国的外交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1957至1982年间,中国曾先后赠送24只大熊猫给9个国家。

“熊猫之都”三甲将这样打造

未来,熊猫与城市又将如何和谐共处?一个属于“滚滚”们的生态家园,将逐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去年7月,“熊猫之都”总体策划与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与现场踏勘会在成都举行。到了10月,“熊猫之都”规划设计方案决出前三甲,成都市北湖片区、都江堰片区和龙泉山片区等三个区域有了更为详细的规划蓝图。

作为三甲之一的设计团队,Sasaki设计事务所还公布了其初步规划方案。大熊猫保护区依据不同功能以及访客体验,设立了三个定位独特的熊猫体验片区。今年1月,成都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举行。会上提出,成都将实施11项重点工程,其中就包括位于北湖片区的“熊猫星球”。

就在前几天,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透露,根据规划,将在北湖片区、都江堰片区和龙泉山片区分别扩建熊猫摇篮、熊猫家园、熊猫之村三个项目,预计今年开工建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郑鑫 林聪

摄影记者 刘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