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 5月23日消息(记者 向密) 在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数字文创主题专场论坛”上,快手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张帆进行了主题为“短视频助力非遗可持续发展新生态”的演讲,从平等普惠的算法机制谈到流量赋能普通用户,从平台上丰富活跃的非遗生态谈到快手打造行业首部“非遗加速器”。
张帆表示,正是观察到快手上活跃而丰富的非遗生态,以及现实中非遗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代”危机和来自市场的巨大挑战,快手发起了“快手非遗带头人计划”,将通过提供创业教育、搭建同伴网络、对接发展资源等,全面支持年轻非遗传承人及其非遗事业的发展。
“借助快手的科技力量和平台优势,赋能更多非遗传承者,甚至让更多普通用户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全方面开发与挖掘非遗的文化和市场价值。”张帆称。
快手于今年3月发布的非遗数据报告显示,在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快手上涉及的非遗项目多达989项,比例达72%。在过去的一年里,快手上累计出现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共获得超过250亿次播放和5亿次点赞。(完)
以下为演讲内容实录(有节选):
大家好,我是快手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负责人张帆。非常高兴今天能在此与大家分享快手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所做的工作。
流量赋能 超过1600万人在快手获得收入
快手是一个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短视频平台,创立于2011年,至今已经在记录世界的道路上走过8年,是全中国最大的生活分享平台。
在快手上,内容载体基本分为三个形式:短视频、照片和直播。
目前,快手的日活达2亿,用户每天用快手的时长超过60分钟,平台视频日播放量达200亿次。截至去年,我们有1.9亿用户生产内容,目前快手已经累积了100亿的原创库存视频,平均每天就有1500万条视频被老铁们上传。
快手用户的空间分布非常广泛,与中国互联网用户分布情况非常接近。快手坚持公平和普惠的价值观,从北上广一线大城市到最偏僻的农村,都有我们的用户。
某种意义上说,快手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村庄与村庄、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平行连接,而连接产生的,是无数新的可能。
快手是国内第一个利用普惠原则做到亿级DAU的社区。注意力资源是互联网的核心资源,快手创始人宿华说,我们希望注意力资源能像阳光一样洒到更多的人身上,而不是仅仅像聚光灯一样聚到少数人身上。
为此,快手特别引入了“基尼系数”机制,避免注意力资源的两极分化,让每个人获得相对均等的机会,以此保持社区的初心和活力。哪怕是一个粉丝都没有的素人,他/她在快手发布的每一个视频,系统都会匹配可能对这个视频感兴趣的基础曝光量。
相比爆款视频,快手更重视长尾视频的分发,头部视频播放量仅占比30%。可以说,快手是一个去中心化、重视长尾内容的平台。
快手的内容分发机制和人工智能技术也同样秉持普惠、向善的原则。
在内容分发机制上,用户内容权重占比很高,粉丝权重占比较低。在快手,只要内容足够好,零粉丝用户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粉丝用户,是常见的事。
另一方面,AI算法向善,扩展兴趣边界,也能有效避免信息茧房。例如某一位用户对篮球感兴趣,那么后台 AI 系统除了给他/她推送篮球和其他类别运动相关内容,还会对同样喜欢篮球的群体进行分析,找到他们除了篮球以外还有哪些兴趣点,从而把这些兴趣点相关内容也推送给这位用户,帮助用户不断拓展兴趣边界,打破信息茧房,也与其他人创建更强、更深入的连接。
我们常说,在快手,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被看见,而事实上,我们能做的远不止“被看见”这一点。
在2018年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每5个人里就有一位快手活跃用户;去年,全国有1600万人在快手获得收入,其中340万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我们看到非常多的老铁通过快手改变了自身命运,改善了生活。
流量赋能的价值,也正是记录和分享的价值。人与人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支持,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被看见、被理解、被欣赏的过程里找到对自我的认同,从而更有信心和力量找到发挥自我价值的机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个链条一直在不停地赋能每一个快手普通用户,激发出大小社区在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每3秒诞生1条非遗视频 传统文化“活”在快手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非遗呢? 在解释原因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个快手老铁的故事。
这是一群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盖宝村的侗族姑娘,基本都是00后,她们的快手名叫“浪漫侗家七仙女”。原本,在偏僻的盖宝村里很难找到可靠的致富途径,可是当地村支书发现了快手这个平台,希望借助快手帮村里脱贫。
书记说服了这几个姑娘组成“七仙女”账号,她们就利用这个账号向外面的世界介绍侗族日常生活和侗族非遗文化。由此,她们每天不仅可以获得颇丰的打赏收⼊,还在当地卖起了民族服饰,带动了本地更多人参与到民族文化产业中来。
因此,侗寨、侗歌等侗族的珍贵非遗文化也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更生动地被世人所了解。她们的第一个作品播放量就达到了80多万,目前已有16.9万粉丝。到去年底,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全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而在现实中,非遗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代”危机,扎根于乡村的非遗传承人们也正面临来自市场的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如何通过互联网获得资源和传播,进一步助力非遗传承和创新?如何打通市场链条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新时代的非遗传承面临的困难。
在快手,非遗是一种生活。它们呈现出原生态、种类丰富、年轻化、常态化的特点
快手于今年3月发布的非遗长图数据报告显示,在快手,每3秒钟就诞生1条非遗视频。在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快手上涉及的非遗项目达989项,占比高达72%。在过去的一年里,有252万名用户在快手上发布至少1条以上的非遗内容,累积了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共250亿播放量和5亿点赞量。
有专家说过,“非遗”人与人之间的传承很脆弱,很多老艺人都找不到年轻的传承人,最后一手绝活消失在这个时代。而在快手上,在过去一年里,15万名用户发布了至少5条以上的非遗内容,这其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同时,快手端内的非遗内容非常丰富,视频发布数量排名前十的非遗内容里,仅秦腔就有94万多条,秧歌79万多条,面人52万多条,豫剧43万多条,还有火把节、庙会、竹马、象棋、晋剧和玉雕等其他非遗内容。
对于这样海量的非遗内容,快手也进行了更深的探索——促进非遗知识付费市场化,发掘出不少用户开展非遗知识付费。仅去年就有3万多人在快手上购买并学习非遗课程,我们的一位唢呐老师,去年在快手上的年收入超过了40万元。
快手非遗带头人计划 助力非遗演绎和传承
通过前面这些数据,我们认为,坚持普惠原则、在乡村有着高渗透率的快手是非遗的天然传播土壤。流量赋能,给了每一个非遗用户坚持非遗传承的动力。
在快手的价值观里,短视频绝不仅仅是一个娱乐方式,而是一个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数据库。 因此,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具有如此天然优势的快手,还能进一步深入为非遗做些什么?
去年,我们基于快手自身产品优势,在非遗创新传承领域做了很多尝试。
这是一位来自大凉山的快手非遗用户,她叫阿牛阿呷,是彝族服饰文化传承人,也是一名彝族原创独立设计师。快手支持她在去年的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做了开幕秀,并对这场秀做了全程直播。之后,阿牛阿呷把时装秀的影像素材剪辑成了短视频发布在快手上,收获了超过170万的播放。从时装的角度展示非遗,为公众走进非遗、了解非遗,提供了不一样的新鲜视角。
随着对端内非遗生态的深入研究和这些非遗项目的不断尝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非遗传承人对于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是在今年3月,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非遗人才培育,助力非遗发展,快手正式发起了“快手非遗带头人计划”。该计划将在全国发掘扎根乡土的非遗传承人,借助快手的科技力量和平台优势,赋能更多非遗传承者,甚至让更多普通用户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全方面开发与挖掘非遗的文化和市场价值。
我们期待通过非遗带头人计划的各类活动和支持,能够进一步赋能快手上传承非遗的个体用户、激发更多人去传承与关注非遗的内生驱动力,同时也能进一步刺激和培养地方非遗传承人才的产生。
最后,感谢腾讯云为快手提供的服务和支持。快手和腾讯云之间的合作已越来越广泛,期待未来我们能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快手相信有温度的科技公司应该与传统文化同行。谢谢大家聆听。